十二星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巴比伦和埃及文明,后来被引入到希腊罗马文化中。而流传至今的十二星座命名与解读,基本上是基于古巴比伦文明所建立的天文观测系统,并在欧洲、中东、南亚等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理解和运用。不过无论何种运用方式,它们的根本依据是太阳的视运动规律,这一点是全球统一的。
根据全球天文学界及星相学的通用观点,现代西方十二星座是按照太阳运行轨道中的十二个位置来确定的。由于我们的天文体系是基于阳历计算而得,所以这一星象学理论中十二星座是以阳历日期作为参考依据的。这一点可以在现今几乎所有的西方文化以及中华现代星座命理学中找到共通点。
具体而言,虽然阴历和阳历均是根据日月地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太阳周年视运动而来制定的两种不同的日历计算方法,但在流行文化的实际应用中,关于星体与人生的解读是基于太阳的位置和运行规律来确定的。在西方占星学中,十二星座的划分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决定的,而黄道则是基于地球公转和太阳回归运动而确定的阳历系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虽然也有关于星象的研究和记载,但十二星座的命名和解读与西方有所不同。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现代中国人在解读个人命运和运势时,也常常会参考西方占星学的理论。在中国的现代占星学中,十二星座的时间划分也是以阳历为依据的。
无论是从历史渊源、天文观测还是现代占星学的角度来看,十二星座都是基于阳历来确定的。在确定自己的星座时,应当以阳历日期为准。虽然阴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现代占星学中,它并不是确定星座的依据。